查看原文
其他

陈半丁:笃厚蕴藉 朴拙平淡(附40幅精品 )

朱京生 020艺术观察 2021-06-30

人生不长,需要懂点艺术,关注020,持续接收好文章



不该“低调”的陈半丁篆刻


作为中国近现代篆刻史上绕不开的大家,陈半丁以为人拓印起家,师承印坛巨匠,融会贯通,终成大师。


世纪30年代,陈半丁已经成为了北京画坛的中坚人物,在他的身边围绕聚集了一大批画家,一直到解放初,陈半丁和齐白石都是并驾齐驱的。可是,40年之后齐白石仍然享有大名,市场上的作品价格也不断攀升;而知道陈半丁的人却不多,陈半丁的市场价位更是平平。就现状而言,陈半丁印作与齐白石印作的市场价格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回顾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文革”期间陈半丁因直言敢谏、刚正不阿而遭受了不公正的批斗与打压,最终含冤病逝。这一原因是其改革开放以来艺坛地位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此,在改革开放之后关于陈半丁艺术的研究一直没有形成规模,社会对他的接受与认识也还有待深入,他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价值与地位还需要重新评估。


由于对陈半丁篆刻艺术研究的缺乏和不够深入,就陈半丁印章的拍卖情况来看,其价格还相对偏低。不仅不能与齐白石、吴昌硕等人相提并论,就连和他同时代的陈巨来、王福厂等人相比也差距甚远。其实早在1996年中国嘉德的秋季拍卖会上,陈半丁的一对狮钮酱油青田印章就曾以1.1万元的高价成交,但此后一直到2000年,陈半丁的印章在市场上很少露面,偶有出现,也都以流拍而告终。


2001年,在天津文物拍卖公司的秋季文物展销会上,一件陈半丁刻鸡血石章以4.07万元成交,此后10年间,其印章的价格一直徘徊在这个价位左右。在2010年12月的西泠秋拍中,陈半丁、唐醉石、方介堪、吴岳四名家刻的共5方玉和青田石章,一共拍出了53.2万元,平均每一方印章价位约在10万元左右。而同年在中国嘉德春拍中,陈半丁1936年所刻白芙蓉双狮钮“琴韵书声”章也仅以5.04万元成交。陈半丁治印的最高价出现在2012年的北京保利春拍上,一方寿山石平钮章拍出了63万元的高价,远远超出其估价。


此章高4.6厘米,刻于民国时期,通体呈金黄色半透明状,石质均匀,印文为“泮澄”二字,当为陈半丁的私章之一。但需要指出的是,陈半丁所治印章的市场成交价长期以来徘徊在一个较低价位,有较高的升值空间。





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有“京派”“海派”“岭南派”三足鼎立一说,每一派又都有各自的代表人物,然而对各派之间的渊源流变、互动关系很多人就未必了然。细心的观众可以从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陈半丁诞辰140周年纪念展”上,窥见不同画派之间成员流动变化、相互作用的历史。



从绍兴孤儿到海派弟子


陈半丁(1876—1970),名年,因双生,后号半丁。绍兴柯桥人,世代以行医务农为业。其6岁丧母,9岁时父亲和外祖母又相继去世,转由叔婶收养,学业中断,平日挑担、务农、摆摊、织带无所不做。14岁被赶出家门,幸遇姑父将他带往兰溪,先后在大来商店和一家钱庄做学徒,虽饱受人间苦难,但“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回到故里,恰逢表叔吴隐(石潜)返乡,遂被带到上海严信厚(小舫)家的小长芦馆做伙计。



陈半丁(1876—1970)



陈半丁在上海以拓印、刻帖及楹联为生,业余时间一心学画不止,然苦无师承,力绝摸索,难期进境。不久,严家聘请了吴昌硕(缶翁)、蒲华(作英)等海上著名书画家,所谓“旦夕得同室深研,有十年之久,获益匪浅”。《陈年》一印,刻于陈半丁到上海后的第三年即1898年,由边款可知此印系由吴昌硕篆写印稿,陈半丁刻成,刀法有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已不是初弄铁笔了,或许有一两年的印龄,也未可知。


在我看来,这样一方尚显稚嫩的印作,价值有三:第一,这是目前所见陈半丁最早的篆刻作品;第二,是陈半丁与海派结缘的一个铁证;第三,这种“吴篆陈刻”的方式,是否是缶翁篆刻教学的独特方法?六年以后同样一方名章《陈年》,由半丁独立完成,章法妥帖,刀法也爽劲了许多,与前一方已不可同日而语。





其间陈半丁曾往任伯年(颐)处补习翎毛、人物,可惜不足一年,任伯年便故去。《风尘三侠》带有明显的任伯年风格,有了相当水平,人物画得非常传神。款由蒲华所落,曰:“风尘三侠,静山作。作英题。”这张陈半丁最早的绘画作品,是海上小长庐馆那段画史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也间接印证陈半丁向任伯年学过人物、翎毛这一史实。关于这张作品的创作年代,应该在陈半丁来沪(1895)以后到离沪(1906)之间。





之外,陈半丁还得“海上名人如吴榖祥、吴石仙、金瞎牛、高邕之、胡菊邻、杨伯润、陆廉夫、费余伯、黄山寿诸辈多方评论,方知笔情墨趣,用意立法,超逸枯润与气味神韵,虚灵巧拙之奥”。海上十年,陈半丁既全面继承了吴昌硕书画印的衣钵,又得任伯年人物、翎毛的真传,还有转益多师的博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06年,他应邀在宁波会馆作画,与金城(北楼)偶遇,金城甚为叹服,遂力邀陈半丁北上。





从海派后劲到京派领军人物


刚到北京的陈半丁,寓居金城家中。后因画吴可读像,被推荐到肃亲王那里,得到赏识,待为上宾。陈半丁恪守先人遗训:一不做官,二不入幕,自言“清风明月是家传”,只是一心专门做艺术。





在清末民初,他先后成为无声诗社、宣南画社、冰社、造型美术研究会成员,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成为“南风北渐”的重要画家,又为“南风北变”以及“京派”的形成作出贡献。他与陈师曾一样,同样有功于齐白石的“衰年变法”。梅兰芳早在清末就拜他为师学画,名媛江南苹、陆小曼、凌叔华都是他的弟子,张学良还向他学过梅花。


在陈师曾、金城相继去世后,陈半丁于1927年当选中国画学研究会副会长。这标志着他开始跻身“京派”的领军人物行列。他与会长周肇祥一同改组画会,继续倡导精研古法,博采新知,先求根本之稳固,然后发展本能,对于浪漫伧野之习,深拒而严绝,以保国画之精神,形成了20世纪中与海派、岭南派鼎足而立的“京派”绘画。





北平沦陷后,他辞去了国立北平艺专的教授之职,刻《强其骨》《不使孽钱》二印为座右铭,坚持以卖画刻印为生。抗战胜利后,周肇祥由于与日伪的关系,在政治上失去地位,影响力逐渐下降乃至消失,陈半丁的作用更加凸显。


目睹国民党接收大员的腐败和给黎民百姓造成的痛苦后,陈半丁常用作品给予抨击,他刻《只见江山不见人》一印,在边款中指出:“胜利尚非实,更何况人乎?一群无耻(之徒),禽兽不如也。”并对国民党政府希望他去南京举办展览的邀请予以拒绝。


北平解放前夕,陈半丁选择留下,他“与邓宝珊、马占山差不多每晚在马家为解决和平问题,热诚参加活动”。可见陈半丁对北平的和平解放,也尽了自己一份心力。





新中国成立后,陈半丁迎来了艺术创作的春天,也迎来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他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尼友好协会会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出任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长等职,有了更大的责任与担当。





在1956年2月第二次全国政协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陈半丁提出《拟请专设研究中国画机关案》的提案,希望政府对于中国画“可以和中医中药一样,设立专门的研究机关,延揽各地专家讨论。并于综合大学、各级师范设立中国画系,分门研究。并多方设法汇集以往优良作品,做深入专门讨论。培养中年、青年画家,予以机会和策励。以扭转轻视国画的成见,打开中国画的出路”。陈半丁的提案,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最终北京中国画院得以在1957年5月14日正式成立,这对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相继成立了画院。





诚如陈半丁自己所言:“我也算是国画界一个关心国事的。”由于他的地位和影响,更由于他率真的性格和对国画的感情,使他成为北京画坛有着重大担当的领军人物。





从博学厚养到真我之境


正如启功指出的:“我看陈老先生的画,却不像赵云壑诸先生那么亦步亦趋,这也可以见到陈老先生的创作态度,吃进口里,消化在胃里,营养在身上。这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艺术修养的原则吧!”确实如此,在陈半丁的花卉作品中,吴昌硕的影子日益淡化,这与其溯源明清文人画传统有关,也与其书风由碑入帖的转变有关。部分作品初视似胎息缶翁,其实在气息上完全不同。缶翁以石鼓文入画,有疏朴粗犷之气,半丁以具书卷气息的帖书入画,这也是半丁画作的最大特点。所谓“尽得力于缶翁者,而清隽过之”。这在“吴派”弟子中是不多见的。





陈半丁秉持儒家“中道”的观念,晚年的艺术更充分地体现了温柔敦厚、中和平正的美学原则,在艺术创作上表现为蕴藉含蓄,深郁笃厚,朴拙平淡,生动自然。


不过多强调自我和个性,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自然沉静,润物无声。唯其静,故入人至深,唯其无我,方是大家,这也是真我之境。





新中国成立后,政协礼堂、北京饭店等处,需要布置大量超常尺寸的艺术作品,陈半丁创作大画的卓越功力得以发挥,留下了大量我们鲜为一见的儒雅清新、潇洒自然、气象恢宏的鸿篇巨制。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共向和平》《春满乾坤》等一批巨幅杰作,依然陈设在钓鱼台国宾馆和政协礼堂等重要场合。





陈半丁的书法由缶翁入,复师诸多明清文人画家之书,完成了由碑入帖的转换;再溯源“二王”,笔笔中锋,点画精整而内敛;后由米芾出,使笔锋收、放、聚、散自如,书风一变为流润放纵、意趣横生;晚年复生出宽展平和与仓满老辣相参的境界。陈半丁书法为画名所掩,其实他立于百年一流书家行列,绝无愧色。





陈半丁的篆刻,在缶翁的基础上上溯吴让之,复更加广泛深入地师法秦汉及先秦古玺,极富变化。在样式丰富多变的同时,又能统一于含蓄厚重之中。他放弃了吴昌硕的“钝刀硬入”和“锥凿做印”,又不取齐白石的单刀(复刀)猛冲,而采取工写之间既爽利又含蓄抒情的刀法。早年章法颇多奇构,晚年印风一变为朴拙淳厚,章法不复作大疏密和欹斜之状,刀法似冲似切似疾似徐,不椎凿做作而已臻浑茫、浪漫、天成之境。





纵观陈半丁的艺术世界,无论是花卉、山水、翎毛、人物,还是书法、篆刻,都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且合辙于中华文化“雅正”“中和”的正脉,他是在“深造求通”道路上辛勤的跋涉者和探索者,一方面心仪传统的文人笔墨,另一方面又深谙大众的审美心理,将文人之雅与市民之俗相融合,因而迎得了各个阶层的喜好,堪称20世纪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





诚如学界众多专家指出的,当代中国画的现状,工笔画往往流于制作,而“写意画就是粗笔大抹,没有写意精神,更没有笔墨的韵味与意境,粗制滥造,千篇一律,没有出现高峰”,“和陈半丁、齐白石这些老一代的画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传统文化修养的匮乏”。因此“陈半丁诞辰140周年纪念展”虽“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但可以视作医治当代画坛怪象的一服良药。通过近距离考察、观摩陈半丁全面的修养,深湛的笔墨功力,严谨的创作态度,人们从中或许能得到启示。























 




















 


 




更多热读(点击直接阅读)

林风眠黄宾虹傅抱石张大千李可染石鲁高剑父关山月潘天寿黎雄才杨善深黄胄关良方人定赖少其陆俨少叶浅予程十发杨之光宋雨桂吴大羽姜今卢沉崔子范王学仲林丰俗刘书民贺友直刘济荣丁聪启功李叔同陈卓坤陈望郭石夫吴冠南吴悦石马文西鲁慕迅卢禹舜方严马海方卢中见潘喜良陈佩秋刘二刚刘斯奋卢辅圣卓鹤君杨福音张捷孙其峰黄永玉刘国松陈耀年刘国辉周韶华苏百钧刘文东黎明郭全忠莫肇生黎柱成江汉城许固令陈炳佳梁占岩朱道平贾又福王子武郭子良方向田黎明朱颂民郝鹤君李玉田罗渊李孝萱杜滋龄何家英陈章绩陈湘波林墉陈新华史国良董希源陈金章彭先诚袁武梁江梁如洁朱振庚范治斌朱涛何加林周午生马国强赵跃鹏韩天衡马顺先马骏李津梁君度李小可王西京林容生施大畏谢志高陈平周京新吴山明陆抑非莫晓松蒋兆和张蓉喻继高戴卫叶其嘉唐勇力程大利何水法郭怡孮陈骏张立辰陈子奋陈大羽李宝林吕云所罗兵纪光明林散之张旭光徐章曹宝麟孙晓云吴茂长陈永正许鸿基于右任麦华三林蓝

杨福音:当下许多国画,没有笔墨,只有制作和模仿!

林蓝:唯真唯美 求实开新

黎柱成:以书写性花鸟走入自然的深处

邢少臣:工笔画参展较好入选,细画易售,只可惜制作太多

中国美院老院长肖峰素描,这才叫“素描”!

冯远:“艺术来源于生活,这绝不是一句空话。”

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头,这么辛苦,也要上美院?

杨飞云:艺术圈最打脸的话“你画得太好了,跟照片似的”

何家英:速写本来就不是技法的炫耀!

杨飞云:艺术圈最打脸的话“你画得太好了,跟照片似的”

郝鹤君山水画展在穗揭幕,50件台湾写生作品全部捐赠广东美术馆

郭绍纲:别以为自己有一点技术就觉得了不起

林风眠:一位单纯的艺术家

曹崇恩:我不是在美院学的石雕,而是在天安门纪念碑学习石雕

梁明诚:名利是历史对你努力的回报,不是你向历史要来的

广东万众拍卖2018年秋季征集现已全面启动,欢迎咨询送拍

凤凰卫视许戈辉专访朱德群:“我的成功有夫人一半的功劳”

郭绍纲:别以为自己有一点技术就觉得了不起

陈师曾: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






创于2014,相伴已成为习惯

平台已进驻网易、搜狐,同步更新

商务合作、转载事宜请在后台留言

广州541794294@qq.com(微信)

深圳517172580@qq.com(微信)

如果您有意收藏平台推介的艺术家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